麒麟阁十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相是那些

  • 时间:
  • 浏览:0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麒麟阁十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相是那些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麒麟阁十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相是那些

2.历史上知道有危险还敢去作战并胜利的伟人有谁,要具体事例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名中国西汉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十一人中霍光为 ,却因霍氏家族企图谋反,全族被诛,唯独不写出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 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长孙无忌 ( 赵国公 ) ? 李孝恭 ( 河间郡王 ) ? 杜如晦 ( 莱国公 ) ? 魏征 ( 郑国公 )

  ? 房玄龄 ( 梁国公 ) ? 高士廉 ( 申国公 ) ? 尉迟恭 ( 鄂国公 ) ? 李靖 ( 卫国公 )

  ? 萧瑀 ( 宋国公 ) ? 段志玄 ( 褒国公 ) ? 刘弘基 ( 夔国公 ) ? 屈突通 ( 蒋国公 )

  ? 殷开山 ( 勋国公 ) ? 柴绍 ( 谯国公 ) ? 长孙顺德 ( 邳国公 ) ? 张亮 ( 郧国公 )

  ? 侯君集 ( 陈国公 ) ? 张公瑾 ( 郯国公 ) ? 程知节 ( 卢国公 ) ? 虞世南 ( 永兴县子 )

  ? 刘政会 ( 邢国公 ) ? 唐俭 ( 莒国公 ) ? 李勣 ( 英国公 ) ? 秦琼 ( 胡国公 )

  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 、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后世民间传说,云台二十八将对应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二十八将谱:

  太傅高密侯邓禹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建威大将军耿弇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卫尉安成侯铫期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坚镡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将军槐里侯万脩 太常灵寿侯邳彤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追加)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追加) 太傅宣德侯卓茂(追加)

  希望这个答案能够帮助你!

历史上知道有危险还敢去作战并胜利的伟人有谁,要具体事例

管仲是有名的战略家、政治家;孙武号称兵圣,这两位当然厉害;田穰苴功业一般,不过他的著作《司马法》是宋代军校的教科书;《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 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答》七部 兵书汇编而成。范蠡是 谋略家。

总的感觉管仲与孙武相差无几,范蠡稍逊,田穰苴最次。

战国:乐毅、白起、吴起、孙膑、田单、廉颇、赵奢、李牧、王翦,共9人。

其中乐毅是 的第二档的将领,他以弱燕大破当时军事实力相当强悍的齐国;

白起排在第三档 位,很明显武庙里每个档次的名将座次是按历史时间的顺序排的,但白起这个战国晚期的将领却排到了时间早于自己的孙膑、田单之前,这是 没按历史顺序入座的。其实完全可以用白起替换第二档的田穰苴;

吴起将才与功业与白起相当,不过这两位道德上都有不小的缺憾,宋人又道学得要命,这两位名将中的名将就只好委屈在偏殿侍候了。

西汉:张良、韩信、曹参、彭越、周勃、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共10人。

张良是 档 一人,大军师的代名词,其人生观价值观历来被史家所欣赏,故而位次高于同侪,独居 档。如果认真从“将”的角度探究,张良不至于那么高高在上。

韩信则是西汉诸将中 入选第二档的将领,他比另外八人强得太多;

周勃后来有灭吕兴汉的大功,但与将才关系不大;

曹参虽然是相国之尊,但是当将军的功业也就一般,比三国的曹操丞相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彭越是汉朝 游击战 ,刘邦手下除韩信外他是头号将才;

周亚夫有平七国之乱的功劳,又是周勃的儿子,72名将的父子档只有他们爷俩和三国的陆逊陆抗爷俩;

李广是抗击匈奴的飞将军,卫青、霍去病都是击溃匈奴的主将,赵充国也是戍边名将,其中李广的功业比卫霍赵三人要明显逊色,但是人望要大大超过他们。

东汉:邓禹、寇恂、冯异、贾复、吴汉、耿弇、马援、皇甫嵩、段颎,共9人。

前六个都是汉光武帝刘秀开国时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人物,而第七个马援也是光武帝手下。

邓禹和寇恂将才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但主要是作为谋略家和政治家出现;

冯异、贾复、耿弇是二十八将中的佼佼者;

云台二十八将中排第二位的吴汉( 是邓禹),在这里有所掉价,估计还是因为吴汉有道德上的缺憾之故。而另一位云台名将岑彭落选,似乎没有什么道理,起码他比只跟在光武帝身边没有独当一面经验的贾复要强些。

马援典故不少,其一大功是平定了越南叛乱。

皇甫嵩是彻底击溃黄巾军的功臣,将才还行,不过入选还是有点勉强。而威震西域的班超,攻灭北匈奴的窦宪,完全有资格把他和段颎顶掉。

三国(西晋):诸葛亮、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羊祜、王濬,共12人。

中国历史上声誉垂两千年不倒的人没有几个,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个,诸葛亮死后不久就立庙享祭了(关羽只是从宋朝才开始出头),李世民、李靖这样名将中的名将对他评价颇高,在宋朝更受推崇。

后三国的邓艾就排在前三国诸将之前,排名这样高大概因为灭蜀的功劳。

张辽、张飞、陆抗、羊祜功业相对要逊色,关羽名气很大,实际能力不见得比张辽高多少。不过张飞和关羽武力上的名声倒是从南北朝开始就被人挂在嘴边上。周瑜入选那是肯定的,吕蒙有夺荆州的功绩,陆逊有战胜刘备的功劳。杜预、王濬有平吴的功绩,但是一桩功劳两人对半分,似乎确实不及独力平蜀的邓艾,不过邓艾也要靠钟会帮忙牵制姜维,不然也没那么容易。

如果能够撇除掉“君主”的身份的话,曹操和司马懿应该也能够入选。

东晋十六国:陶侃、慕容恪、谢玄、王猛、王镇恶,共5人。

陶侃是内战的行家,慕容格是外战的能人,两人政治上的业绩也不小,入选当之无愧。谢玄破苻坚百万之兵,王猛兴秦灭燕,都是一时的英杰。王镇恶是王猛之孙,72名将中 的祖孙档,有夺荆州、取长安之功,在刘裕部将中最为抢眼,不过功业比起前四位要稍逊一筹。闻鸡起舞的祖逖也没能入选。

南北朝:宇文宪、韦孝宽、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共6人。

宇文宪、于谨算是北周的能将,但韦孝宽明显更强,斛律光是 能和韦孝宽齐名之人。王僧辩、吴明彻是南朝武将,功业实属一般,无论如何评价,他们也比不过刘宋的大将檀道济,不知为何檀道济被PASS掉了。北魏的崔浩也是大谋略家,只是没怎么带过兵。

因为这一时期不少名将身兼国主的角色,所以刘裕、石勒、慕容垂、高欢、宇文泰这些名将无缘上榜。

隋: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共4人。

这四人确实相差无几, 杨素相对更有谋略家的素质,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三人都是单纯的武将,平南陈伐突厥,功业载于史册。

唐:李绩、李靖、郭子仪、李孝恭、尉迟敬德、苏定方、裴行俭、王孝杰、张仁亶、王晙、郭元振、李光弼、李晟,共13人。

李靖、李绩是唐初的绝代双骄,确实强得没话说,郭子仪对唐室有再造之恩,功德圆满。李孝恭虽在凌烟阁二十四勋中排名第二,但是出阵常有李靖、李绩辅佐,功劳是谁的很难说得清。尉迟敬德忠勇绝伦,但没当过方面主帅。苏定方、裴行俭倒是不错,有将才有实绩。王孝杰打吐蕃是立了大功,不过在突厥和契丹人手中败得很惨。张仁愿、王晙、郭元振都是文武兼备的干才,但是当时国运昌隆,功绩不是很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将才甚至胜过郭子仪;李晟平朱泚叛乱,有勇有谋,称得上是唐朝后期的名将。唐朝 守城 张巡没能入选,实在是个不小的缺憾,当然仅以功绩而论,确实排不上。

唐朝供奉的64名将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设武庙十哲,分别为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吴国大将军孙武,魏国西河太守吴起,燕国昌国君乐毅,秦国武安君白起;西汉留侯张良、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即徐世绩)。

安史之乱后经颜真卿奏请,议定名将六十四人,名单如下:

范蠡

管仲

孙膑

田单

廉颇

赵奢

王翦

李牧

曹参

彭越

周勃

周亚夫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赵充国

邓禹

吴汉

贾复

冯异

寇恂

耿弇

马援

段颎

皇甫嵩

邓艾

张辽

张飞

关羽

吕蒙

周瑜

陆抗

陆逊

杜预

羊祜

陶侃

王浚

王猛

谢玄

长孙嵩

慕容恪

王镇恶

<img p=""

檀道济

吴明彻

王僧辩

斛律光

慕容绍宗

于谨

宇文宪

韦孝宽

韩擒虎

杨素

史万岁

贺若弼

尉迟敬德

李孝恭

苏定方

裴行俭

张仁亶

郭元振

王晙

张齐丘

王孝杰

郭子仪

左列:

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翦;

西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 侯霍去病;

东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西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

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刘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

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

唐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右列:

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西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大将 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

东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

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西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

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刘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

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候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

唐司空河间郡王李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说起来,刘秀也算是汉室宗亲(就像后来的大耳贼)。但是由于汉代的推恩令,所以皇族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等传到刘秀这个小小旁支时,就只是乡间的土豪而已。虽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是个人物,父亲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底层公务员,但在整个 屁都不是,像他们这样的刘氏后裔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刘秀在家族中也并不算什么,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刘秀只是家里一个性格偏向文静,爱读书的小儿子。

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叔父抚养他直至 。成年后的小伙子刘秀依然文静低调,最喜欢的是种田……他的大哥刘縯则完全相反,年轻气盛,喜欢结交各种豪侠,是一个锋芒毕露的猛士。大哥很爱护这些弟弟妹妹,常常拍着刘秀的头说:“如果我是刘邦,你就是刘邦的弟弟,咱们比比看谁将来有出息,哈哈!”

刘秀的二姐嫁给了新野的邓晨,而邓家与新野的真正豪门世家阴家(这可是名相管仲的后裔)也是亲戚,所以在走亲戚的过程中遇到了阴家的豪门千金阴丽华。后世李太白曾经有诗赞颂她的美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能在历史上以美貌扬名的女子,得有多么的漂亮!不过美貌可不是阴丽华的全部——这可是整个位面为未来的帝王准备好的皇后,是天生套有女主角模板的人。除了绝世的美貌,还有温柔的性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富有的家财……当然,这两个年轻人初见时并没有想到以后整个 都是他们的,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只是一对互相一见钟情的男女而已(恐怕更多的还是男主角的单相思,因为那时候女神才十岁左右,刘秀你个萝莉控)。

刘秀19岁时参加了高考(这是王莽同志的扩大招生政策),有幸考中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太学生,去了京城继续读书深造。要考试了读读书,考完了打工挣点钱(刘秀那会还成立了一家小物流公司),有钱了喝喝酒,喝醉了打群架,跟一群聊得来的同学们鬼混,留下一大堆又中二又羞耻的回忆。在京城期间,刘秀看到了百官出巡的壮观场面,对走在队列最前的执金吾(类似于警察局长)最为羡慕,于是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感慨。在一个太学生的心目中,这辈子能当上京城的警察局长,能娶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人生足矣!要求越高人生越不幸福,刘秀很明白这一点。

但是天命是不可违背的。先是有奇怪的流言传出,小孩子们都在唱“刘秀当为天子”。当然,大家都不认为这是指穷学生刘秀,都以为这是说的是当时的国师刘歆——这哥们最喜欢研究八卦谶纬之学,还刚刚给自己改了个名字也叫刘秀,怎么看都是他嫌疑最大。

在一次聚会上,说起这个谶语时,刘秀自己还提到“这个刘秀说不定指的就是我呢”,大家都哈哈大笑。但也确实有人把这个事记在了心里,有几个人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穷学生刘秀愤愤而去的背影,心中作出了决断。

拿到太学生毕 业 (或者肄业 )后,刘秀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毕业的同时也失业了。王莽同志只学到了扩招,但完全没想到要给毕业生们分配工作,所以大群的毕业生们只好骂骂咧咧地各回各家。刘秀也回到了故乡,继续拿起锄头,继续种田、贩卖粮食……如果顺利的话,刘秀会用他的聪明才智赚到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地,种出更多的粮食。也许他会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粮商大地主,娶几个漂亮的妻妾,过上没羞没臊的生活,但终究会与出身豪门的女神渐行渐远。

但不管天命还是王莽,都没有给他这个选项。先是他哥哥刘縯结交的一位哥们因为犯法为官府通缉,这事也牵扯到了刘秀身上,所以刘秀就很没节操的逃亡了。他干脆逃到了新野的姐夫家,一边继续贩粮食挣钱,一边与小 阴丽华趁机卿卿我我,日子反而过的比逃亡以前还要滋润,一时间刘秀也体会到了他的 后代刘禅的心境,“此间乐,不思蜀也”~

一如穿越小说里的桥段,当主角忍辱负重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的时候,总是反派来犯贱,非得把主角的王霸之气给撩拨出来不可。作为主角中的主角,刘秀也不例外。正当他小日子过得滋润时,新野警方通过 实名系统和外来人口登记系统查到了他,并且以没办暂住证的名义把他抓进监狱,蹲了好几天。当然,刘家好歹也是有身份的,刘秀自己也是太学生,全国各地都有同学亲友,所以没过多久就被释放出狱了。我们不知道刘秀是觉得在女神面前丢了面子,还是在监狱里丢了肥皂,总之,出狱后的刘秀已经不是以前的善良守法好青年,而是被监狱大熔炉成功地改造成了亡命之徒。

如此奇耻大辱,不能忍!谁不 谁是孙子!“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刘秀出狱后,和大哥刘縯一起召集部下,起兵 !

那个年代,讲究的是上阵亲兄弟,而且大哥刘縯多年来广交豪杰, 是更有王霸之气的人物,所以起兵是以刘縯为首,南阳的刘氏亲友和市井豪杰们一并加入。人并不多,由于都是亲戚,所以老少都有,拖家带口。装备也很差,除了必要的一些兵器以外,连马都没有,刘秀又常常将抢到的战马让给别人,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坐骑都是牛……

成军之初最艰难,一同谋划起兵的李通父子泄密被杀,正当人心惶惶之际,刘秀故意穿了一身盔甲,在大街上走过去。大家看到以后都议论说,“连刘秀这样的老实人都准备好了,我们还怕个鸟”,于是人心稳定。刘秀兄弟在每次作战之时也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所以部队也越来越壮大。当时正是 大乱,各地豪杰纷纷起义的时代。为了能更有效地保全自己,扩大声势,刘縯刘秀兄弟率军加入了绿林军(当时最大的一股起义军力量),很快也成为绿林军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绿林军南征北战,实力越来越强,绿林军高层们决定推选一位汉室宗亲做皇帝,好打起大义的名号与王莽战斗。有不少人看好刘縯,认为他有威名,重义气,可以做一个好领导。但更多的人怕刘縯称帝后无法控制,所以就拥立了一个性格懦弱好控制的人刘玄登基,史称更始皇帝。

刘縯刘秀等南阳子弟听到这一结果时,心里都很不高兴,但是对方在绿林联军中势力要大得多,大家又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只好认了。为了平衡,更始皇帝封刘縯为大司徒,也算是个小小的甜枣。汉朝复立这件事,对王莽的震动很大,于是王莽集合了手中的精兵四十多万,对外号称百万,准备把这个危险的新政权彻底屠灭。

百万王师前来,将绿林军们都吓的够呛。一群心不齐的农民武装,装备差很多,数目差更多,补给几乎没有,和正规军怎么打?于是当下就有高层建议,干脆大家都散了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化整为零后说不定王师就找不着我们了是不?

外有大军压境,内有队友如猪,怎么办?在这一瞬间,刘秀想起了当年的杨威利元帅,想起了长征路上的太祖,想起了千千万万反败为胜的主角们。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督促着:“站出来吧,这是天命的舞台,你必将心想事成!”

于是,小小的偏将军刘秀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先是说服八千昆阳守军坚守孤城以待援军,然后亲自率领着13人在敌军围城之际出城调集援军,共召集到援军一万多人。但这毕竟是40万对2万的兵力比,怎么办?

放心吧,刘秀同学,位面管理局经过会议讨论后一致决定,现在是给你开挂的时候了……

后汉书@光武本纪中记载,正当数十万大军志得意满准备围城打援时,“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先是陨石召唤术,白天又看到天上仿佛好大的蘑菇云压将下来,王莽军全军士气顿时见底。此时,刘秀率领援军杀到,“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如此勇武,把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大家都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记得平时刘将军胆子挺小的啊,今天居然这么猛!吃什么药了!大家都跟上,和将军一起玩命吧!

在如此逆天的表现下,一支只有万人的军队主动冲击数十万人的营盘,居然连战连胜,杀死上千人。刘秀又一鼓作气,带领三千敢死队,涉水向中军发起突击。此时风雨大作,树干屋瓦都被刮的横飞,刘秀领 驱直入,当场斩杀敌军副主将王寻。王莽军彻底溃散,光是慌不择路跳河淹死的就有上万人。

昆阳一战之后,王莽新朝的武力根基被摧毁殆尽,偏将军刘秀名动 。以前总是躲在大哥刘演背后的小兄弟,一跃而成为冉冉升起的将星。三个月以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多说一句,王莽死后,他的舌头被乱民割掉,头颅作为战利品被后来的皇室所珍藏,二百多年后毁于火灾。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只有王莽受到了如此诡异的对待,其中的道理不得而知……)

正当刘秀挟大胜之威,继续攻城略地之时,一个噩耗传来:他的大哥刘演,被更始帝所杀。

这结局其实也是必然的。刘演本身就是那种锋芒毕露受人拥戴的豪杰,又是南阳派系的首领,还是汉室宗亲,理论上比更始帝其实更适合坐这个王位。而且刘秀昆阳大胜以后,南阳派系即将羽翼丰满,难以制衡。为了自己的皇冠和脑袋,更始帝以刘演的某部下意图谋反为借口,先下手诛杀了他。

此时,刘秀陷入了两难状态。是干脆起兵连更始帝一起反了,还是险中求活?刘秀选择了后者。他立刻放下前线的军权,孤身返回向更始帝当面谢罪。他又发挥出了多年来低调谦逊的本色,除了谢罪以外就是闭门不出,不与其他任何人接触,连昆阳大战的战绩也绝口不提。更始帝看到刘秀如此低调,心中不由得非常惭愧——本来刘氏兄弟就立有大功,现在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人家大哥,难道真的要斩草除根,连刘秀一起杀了?其实旧绿林军的高层们都建议杀了干净,但在更始帝的面子和冥冥中的天意作用下,刘秀不仅逃过了杀身之祸,还因功被受封为武信候。从另一个残酷的角度来看,刘演的被害,扫平了刘秀登上权力 的两个最大障碍:亲情和大义。如果刘演未死,刘秀不可能越过大哥自己称帝,充其量做一个将军王 爷;如果更始帝不犯大义错误, 更始帝则名不正言不顺,难免落下反贼之名。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青年刘秀,将登上比昆阳更大的、名为 的舞台。

虽然人生有失意起落,但是刘秀还是得到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宝物——他终于迎娶了阴丽华为妻,此时刘秀28岁,阴丽华19岁,这一对乱世中的年轻人,得成心愿,并能够白头到老。

经过几个月的低调新婚生活和结交了更始帝心腹以后,绿林军高层对刘秀的提防渐渐放下。包含着三分歉疚和七分恶意,更始帝给刘秀派了一个极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巡阅河北诸地,将其纳入统治。这一任命的用意是很恶毒的,因为河北等地民风彪悍,在此 大乱之时更是群雄割踞,烽烟四起。去收服这种地方,其难度远超过开荒英雄团队本——顺带要求一次都不能灭团。难度这么高的任务,刘秀 的装备,仅仅是一根棒子……啊不,一根节杖,代表着更始帝那虚无缥缈的 。至于兵卒?对不起,一个都没有,只有寥寥几名刘秀自己的随从而已,连打个5人本都不够。更始帝,或许你借刀杀人的计谋对付常人绰绰有余,但在真@开挂男面前,真的能有效吗?用爱救 ,挥棒走江湖之东汉版,即将上演!

刘秀很光棍地将新婚三个月的媳妇送回娘家,带上几个随从就进了河北本。开始的日子确实非常落魄,有不少势力号称来信砍,他们几个人,连别人的城邑都不敢进,只敢露宿荒野。但是,主角的强大光环随之显露出来,河北豪杰听说昆阳英雄刘秀来了,纷纷自带兵马、自带粮草,自带美貌女儿(真定王的侄女、刘秀的二夫人郭圣通)来投奔,短短几个月以后,刘秀在河北就成为最庞大的势力之一,有钱有地有兵有势,外带一个美貌年轻的妻子。第二年,扑灭河北最大势力王郎,平定铜马、青犊等起义军。在这过程中,刘秀的势力不但没有因为征战而损伤,反而打一仗就收编十来万降军,实力大增。不到20个月,刘秀的实力就从单车数骑,膨胀成为带甲百万、裂土千里的 最大势力(见过这么离谱的挂吗?)。刘秀随即与更始政权决裂,即皇帝位,史称东汉世祖光武皇帝。

这一年,刘秀刚刚30岁,离他起兵 、骑牛上阵,仅仅过去了3年的时间。

刘秀自立后,亲朋旧部、谋臣猛将,纷纷前来投奔。刘秀就命他们兵分多路,分别进攻各地的割据势力。刘秀 的“云台二十八将”也是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这些人都是一时之俊杰,基本都能做到所向披靡。如果遇到难以攻克的目标,一旦刘秀亲征,也很快在主角光环下烟消云散。终刘秀一朝,没有太过出名的名臣名将,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出色,而是在太过耀眼的主角光辉下黯然失色而已。诸葛武侯就曾经评论道:“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十二年后,东汉一统 。光武帝封赏功臣,息武兴文,精简官吏,发展农业。 力量不断增强,人口从不足千万增长到两千多万,经济从彻底糜烂(1斤黄金只能买5升豆子)恢复到正常水准,史称光武中兴、建武盛世。

不得不提的,还有刘秀和他的妻子们。他先娶阴丽华,再娶郭圣通,一个是从小青梅竹马的女神,一个是带来皇帝基业的臂助。刘秀称帝后,立谁为皇后成了大问题。阴丽华自小相识,情感深厚,共度患难;郭圣通娘家人多势众,倾尽全力帮助刘秀成就大业,贡献良多,甚至帮刘秀生下了长子。刘秀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希望能够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以大局为重,为了安抚郭家所代表的河北诸豪门,力劝刘秀立郭圣通为后,自己甘愿为妃(这闪瞎人眼的女主光环啊……)。

于是,郭圣通成为皇后,长子刘疆被封为太子。一直到了十几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刘秀和郭圣通渐渐疏远,才发生了废皇后、换太子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历朝历代的后位变更,太子换人,都会伴随着腥风血雨,数不尽的宫廷阴谋和派系清洗,但建武十七年的这次政治剧变却平平静静:郭圣通失去皇后位,被封为中 山王太后,生活平静而享尽尊荣;阴丽华被封为皇后,但没有举办任何庆祝活动;原来的太子刘疆多次上书请辞,刘秀一再挽留,2年后才不得已同意,将刘疆封为东海王,贤名远播,享受天子仪仗;阴丽华所生长子刘阳被立为新的太子,后来即位为汉明帝;郭圣通所生的5个男孩全部封王,与其他皇子一样可以随意出入宫殿,探望母亲,依然深受父母宠爱;郭氏一族,倍受尊崇,汉明帝即位后还多次登门拜访,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舅舅家一样。

后世的史学家往往将废后当作刘秀一生 的污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男人为心中至爱的青梅竹马完成了一生的承诺。以阴丽华的性格,她当上皇后以后对整个郭氏照顾有加,对孩子们一视同仁,郭家贵于当世,无祸无灾。但以郭圣通的性格,不好说当刘秀故去以后会发生什么。

公元57年,刘秀去世,享年62岁。他死之时,心爱的女人们、孩子们、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围绕着他,陪伴着他。这样的死亡,安静而幸福。

在他故去以后,他的气运依然在保佑着新生的东汉帝国。他的儿子汉明帝和孙子汉章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人民富足,人口从两千多万增加至四千多万。武功有班超定西域(这个猛男我们后面专门会讲),文治有白虎(观)会议,史称“明章之治”。

回首刘秀的一生,他起于微末,受过高等教育(历 国皇帝中学历最高的),起兵后三年称帝,十五年扫平 。策虑深远,战无不胜,执政清明,励精图治,聪明睿智,英明神武,远超同时代的其他英杰,实在是所有皇帝中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功臣们都得以保全,善始善终;家庭和睦,没有任何宫斗夺嫡的人伦惨剧。他一直是一个善良而坦荡的人,所思所行光明正大,堂堂王道,德被四方,令后世以苛刻著称的史家们都无可指摘。

好了,今天关于“麒麟阁十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相是那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麒麟阁十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相是那些”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